牛奶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大家公认的营养滋补佳品,在日本就有“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的论断。不过,也一直有不少人认为牛奶容易上火,因此不适合夏季食用。其实,这是错误的。
医师介绍,牛奶味甘、性微寒,所含的优质蛋白质、脂肪、钙、维生素是其他食品无法比拟的,所以被誉为“完全营养食品”。
祖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牛奶可以补肺养胃、生津润肠、促进发育、润泽肌肤、增加皮肤弹性、镇静安神、抗疲劳,还具有消炎、消肿、缓解皮肤干燥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还是糖尿病、便秘、久病体虚、气血不足、脾胃不和之人的主要滋补饮品。
从牛奶的性味、成分和功效上来说,其食用是不存在季节上的差别的,也更不会产生所谓的热气和上火。在明代大医药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牛乳可以治反胃热,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黄疸的记载。而且夏天天气炎热,人体的代谢加快,消耗增大,水分散失也增多,作为营养饮料的牛奶不仅可以补充人体的营养成分,其接近80%的水分含量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水分的作用。
夏天由于气温炎热,牛奶极容易变质,一定要煮开了再喝,而且最好现煮现喝。喝牛奶以早晚为最佳时间,饭后喝营养吸收更好。
吃马铃薯会发胖?误会!
国家卫生部建议每人每天保证250~400克粮谷以及薯类食物的摄入量。但在人们日常膳食中,薯类却往往被遗忘。据统计,近20年来,我国居民薯类的摄入量明显下降,我国城乡居民人日薯类摄入量1982年为179.9克,2002年下降到49.1克,这一现象引起众多营养专家的担忧。
马铃薯比米、面难致胖
据教授分析,从总体上讲,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改善,但膳食结构仍不尽合理,碳水化合物摄入下降,因超重和肥胖患病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新膳食指南建议人类每周吃薯类5次左右,每次摄入50~100克,以满足合理膳食结构需要。赵法伋教授指出,马铃薯作为薯类的最重要成员,很多人一直认为它淀粉含量过高,是容易导致发胖的食品,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人是否长胖取决于总热量的摄入量,如果增加了主食的摄入,同时又减少了脂肪的摄入,那么摄入的总热量就不会超标。事实上,马铃薯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比普通的大米、面粉还低,也就是说,它所含的能量比一般的谷类都低。
教授说,马铃薯还富含能够产生饱腹感的柔软膳食纤维和钾。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马铃薯(148克),约含2克膳食纤维,大体上相当于成年人每日所需膳食纤维的8%;含有多达620毫克的钾,相当于人体每日建议摄取量的18%,有可能会降低患高血压和中风的危险,是20种最经常食用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钾含量最高的。马铃薯还富含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既能当蔬菜又可以做主食,理应成为大众餐桌上的“主角”。
冷冻马铃薯营养不会降低
在我国,食用新鲜马铃薯是比较常见的吃法,而西方的马铃薯在市场上往往是冷冻的形式销售,并且它们已经经过加工,通常以半成品形式亮相。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对食品多种多样的保藏法中,低温保鲜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原有色、香、味及食品外观和质量,是目前效果最好、价格较低、保鲜时间较长的方法。从统计数据上来看,美国冷冻食品的年消费量达2000万吨,欧洲冷冻食品的年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而我国冷冻食品的快速发展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显端倪,其后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美国冷冻马铃薯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各个环节都满足了科学冷冻的要求。科学冷冻不但能保证马铃薯的营养品质,而且对快节奏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既简单又营养的食用方式,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拒绝主食可导致失忆
致胖的“元凶”是总热量而不单纯是主食,长期缺乏主食会导致肌肉无力甚至失忆
每天下班后到健身房运动是阿丽多年的习惯了,由于时间匆忙,阿丽的晚餐通常都留在健身后才吃,而为了保持健身的“成果”,阿丽健身后拒绝米饭、面等一切淀粉类的食物,就吃水果再喝点酸奶。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阿丽这样的饮食习惯源于一种在白领中相当流行的“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这种方法主张不摄取米饭、面食、面包等含淀粉量高的主食,与此同时,增加摄取高蛋白食物,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
几年下来,阿丽的身材确实保持得非常苗条,但在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她却被查出了贫血,而且在每次运动结束后,阿丽都会感觉全身肌肉无力,整个人非常疲惫。
针对这种情况,专家分析说,这可能与她的饮食中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有关。专家强调:“在运动与膳食营养的补给中,除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水之外,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补充。”而国外有研究指出,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可能造成记忆力下降,甚至失忆。
缺乏碳水化合物肌肉疲乏又无力
时下不少时尚女性将米饭、面条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视为身材“大敌”,尤其在运动健身后对它们敬而远之,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运动与膳食营养补给中,除了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水之外,最重要就是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专家说,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介绍:WHO推荐的适宜膳食能量构成是: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为55%~65%;来自脂肪的能量为20%~30%;来自蛋白质的能量为11%~15%。运动时机体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来参与供能、维持运动强度,并为肌肉和大脑提供能量。
与蛋白质和脂肪不同,身体中的碳水化合物贮备非常有限,如运动时人体得不到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将导致肌肉出现疲乏而无动力。不仅如此,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主食还会导致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
长期不吃主食可能造成失忆
而美国一项最新医学研究指出,女性如果不摄取碳水化合物食品,还可能造成失忆。
美国塔弗兹大学的调查发现,不食用意大利面、面包、比萨饼、马铃薯等高能量食品达一周的女性,出现记忆与认知能力受损。负责这项研究的心理系教授泰勒指出,这是因为脑细胞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但脑细胞无法贮存葡萄糖,需要透过血液持续供应,碳水化合物食品摄取不足,可能造成脑细胞所需要的葡萄糖供应减少,因此,对学习、记忆及思考力造成伤害。
碳水化合物导致发胖是误解
“然而,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发胖,因此往往减少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专家强调,事实上,人是否长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总热量的摄入量超过了消耗量。如果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同时又减少了脂肪的摄入,摄入的总热量就不会超标。如今,作为国际运动营养专业领域的一个普遍共识,许多国家均推崇运动员每餐食用不低于两种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专家指出,日常的碳水化合物来源非常丰富,但健康并且低脂的才为优质碳水化合物。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谷类、面食外,马铃薯是极佳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马铃薯(148克)的碳水化合物总量为26克,并且不含脂肪和胆固醇。
同时,马铃薯钾的含量非常丰富,其钾的含量比香蕉还要高,也比一般的谷类要高很多,钾有助于维持正常神经冲动的传递、帮助肌肉正常收缩,预防肌肉痉挛。此外,马铃薯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一个中等大小的带皮马铃薯含有2克膳食纤维,约占人体每日所需膳食纤维摄入量的8%。
专家说,在运动膳食中马铃薯一直以来备受推崇,例如烤马铃薯、马铃薯沙拉、牛肉炖土豆等这些马铃薯菜肴会经常出现在运动员赛前和比赛期间的食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