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饮食
快速搜索

酒前喝牛奶不易醉 教你3招防醉酒

2015年04月01日

无论是朋友聚会,还是有事应酬,饭桌上总是少不了酒,虽然人人都知道酒喝多了伤身,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表示敬意不得不喝,有时是玩得开心,不注意就饮酒过量,既然不能避免喝酒,那么就想一些小招数来防醉酒吧!

用什么样的招数才能减轻醉酒对我们的伤害呢?

酒前喝牛奶

在喝酒前半小时喝适量的牛奶或酸奶,牛奶和酸奶可以提高人体内的血糖,能在胃壁形成保护膜,从而减少酒精通过胃壁的血管进入肝脏。

酒中吃肉或豆腐

在饮酒过程中,适当吃一些带油脂的肉类,可以帮助调整身体功能,油脂可以使胃壁蒙上一层薄薄的保护膜,减少酒精通过胃壁进入血液。

鸡蛋、酸醋鱼等也可以吃一些,尤其是豆腐要多吃一点,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叫半胱氨酸的氨基酸,可以有效分解乙醛,食之能解酒,或者有豆奶也可以来一杯。

缓解酒后不适

酒后头痛的话可以喝点蜂蜜水,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尤其对红酒引起的醉酒非常有效,可以缓解头痛欲裂的症状;若是头晕可以来点西红柿汁,值得一提的是,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有效,一次饮用300毫升以上,最好放点盐,还能稳定情绪;几粒新鲜葡萄对反胃、恶心的症状很管用,其富含的酒石酸能和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从而降低乙醇浓度;酒后发热可以喝杯西瓜汁,能够清热祛火;假如烦躁,喝酸奶最有效,因为酸奶能够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的伤害。

补充阅读:关于酒的那些俗语可信吗?

几种酒混着喝更易醉?

醉不醉无关种类,而在于酒精量

饭局上,我们经常上能看到为喝哪种酒而僵持不下的状况。最后的结论往往是“先喝一圈红的,再来几瓶白的,最后来点啤酒”。这时,一旁的亲友会忍不住提醒:“喝混酒多伤身啊,只喝一种就好了。”

果真如此吗?其实,容不容易醉和喝什么酒、几种酒没关系,而在于摄入的酒精量。即便是只喝一种,只要酒精量超过了身体可以承受的代谢范围,一样会醉倒。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内科医师徐文东告诉记者,几种酒掺着喝,对肠胃、肝脏等器官的刺激更大。

女人喝起酒来更厉害?

酒量和身材、性别没有直接联系

每当酒桌上有女性朋友时,就有男士插科打诨:“别看女人不太喝酒,真要喝起来,那酒量可比咱们男人好多啦。”难道说不同性别对酒精的分解能力也不尽相同?

“生活中,的确有不少女性酒量惊人,丝毫不输于男士。但从生理学角度来说,女性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天生就要比男性少一些,因此相对要不胜酒力一些。

当然,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分解能力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基因、新陈代谢率、饮食习惯、正在服用的药物等等,无论性别还是身材,都不能作为直接的依据。

喝酒前吃点肉不易醉?

“不易醉”是幻觉,醉得慢而已

运动员上场比赛前都喜欢做些舒展运动,热热身。对于资深的饮酒人士,他们也有一套实战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吃肉打底”就是其中一种。这样做的依据是,空腹喝酒伤胃,吃点肥腻的食物,胃舒服了,酒也没那么刺激了,自然不容易醉。

对此,徐文东的看法是,空腹饮酒伤胃不假,但吃肉打底后是不是不易醉,就另当别论了。肥腻的食物,的确可以减缓酒精进入身体循环的速度,但并不会减少酒精的吸收量。换句话说,只是让你醉得慢一些,而不是不醉。所以,吃肉可以,但别因此放松警惕。

冷天喝酒能御寒暖身?

短暂的暖意过后,身体感觉更冷

饥寒交迫的冬天,回到家,亲友总会热情地招呼:“来来来,喝碗刚热好的老酒,把身子暖暖!”喝酒暖身对很多人来说,是教科书般不容置疑的常识,这还有假?

事实上,喝酒暖身的体验来自于血管的扩张。饮酒后,血管受酒精的刺激会扩张变粗,加速血液流向皮肤的速度,带来阵阵暖意。为什么说这是假象呢?因为短暂的温暖过后,由于扩张的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的速度,令人感觉更冷。

同样的说法还有“一醉解千愁”。酒精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兴奋剂,相反,它是一种压抑剂,能够起到麻痹大脑中枢神经、降低自控能力的作用。醉酒后,人的行为大胆,敢做一些平时不会做的事情。这恰恰是身体麻木、失控的表现,而非真正的情绪高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