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饮食
快速搜索

入秋后的饮食策划

2015年07月15日

入秋后的饮食策划

一年中最难调理的时候开始了,这就是“燥湿夹杂”的初秋时节。中医把一年分为五季,为春、夏、长夏、秋、冬,初秋即为长夏。从时令上说,秋燥已经开始了,可今年有些地方雨水勤,夏天的暑湿仍未完全消散,于是出现“夏湿秋发”,长夏多湿,湿气延到了秋天。这种天气首先殃及的是脾胃,因为脾胃对湿最敏感,最不喜欢湿气的困扰。这时就容易出现胀气、嗳气、拉肚子等肠胃不适的毛病。而秋燥之气,又袭击人体,损伤肺阴,肺部的慢性疾患也易在此时发作,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慢性病患者在此季节最易感到不适。两种现象相互夹杂,表现为上燥下湿,上燥表现为喉干舌燥、口干咽燥、口干口苦、干咳、感冒发烧等症状;下湿为肠胃不适,关节湿痛、泌尿系感染等。所以此时是一年中最难调养的时节:既要祛湿又要润燥。
中庸饮食为上策
想润燥,又容易夹湿;想祛湿,又容易生燥,这是一对调养上的矛盾。
所以中医前辈在治疗温湿上的治疗原则是“养阴祛湿”,养阴健脾祛湿兼顾。饮食上不食过凉过燥之品,多食些温食,少食寒凉之物。因为湿热交蒸,人体脾胃易内虚,凉食、寒食则伤脾胃之气,使肺失清肃,特别是肠胃不太好的人,还有老人、小孩,切忌贪凉。
注意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加热后再吃,绿豆汤、西瓜一类食物也要少吃。太燥的东西也不能吃,秋季饮食上的原则是“少辛增酸”,少食葱、姜、蒜、韭、芥末、辣椒等辛味食品,多食一点酸味果蔬。这个时候吃东西讲究润燥补肺,健脾祛湿。适宜多吃的食物有:雪梨、雪蛤、核桃、薏米、白木耳、玉竹、石斛、淮山、扁豆、蜂蜜等。
随时查看老天爷脸色
此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由“长”到“收”。
燥邪易伤肺,肺属金,肝属木,肺金不足,不能抑制肝木,导致肝火上升,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最好是保持心情平静,适当抑制自己的肝火。火与燥同类,一旦发火,伤金伤阴。
早晚天凉,要增加薄衣,晚上睡眠注意覆盖肚腹;晴天时多喝水润燥,雨天时注意抽湿和排湿,切意不要睡前洗头,以免湿气滞留。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