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来说,秋季进补主要遵循“初秋平补、仲秋润补、晚秋滋补”这样的原则。因为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所以,初秋养生宜平补,应选用性质温和的奶制品、豆类以及山药、红枣等食物来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以补充人体在夏日的消耗;而仲秋白露时分的气候特点是“燥”,所以进补侧重于“燥者润之”、“少辛增酸”。
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保持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从而达到减少疾病和推迟衰老的目的。由于夏季吃凉冷食品较多,初秋时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因此不宜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秋天气温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饮食还要少葱、姜、蒜、椒等辛辣食品。 首先应保证热能的供给。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当气温降低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质,不仅便于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富含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可增加人体的耐寒和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