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饮食
快速搜索

各地清明不同饮食风俗

2015年08月28日

各地清明不同饮食风俗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古到今流传下来很多优良的名风名俗,尤其是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就拿清明节来说吧,全国各地在清明节时的饮食风俗也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做面花是古时陕北女人的拿手好戏。她们凭自己灵巧的双手,用最平常不过的梳子、剪刀、锥子、镊子等,就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与红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种栩栩如生、犹如艺术品般的“大馍”,令人爱不释手。

陕北——子推馍

“子推馍”又称老馍馍、面花,也叫蒸大馍。用酵糟发面,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蒸食,取意子孙多福。做面花是古时陕北女人的拿手好戏。她们凭自己灵巧的双手,用最平常不过的梳子、剪刀、锥子、镊子等,就能将发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种形状的面花,与红豆、黑豆、花椒籽和食用色素等配合出各种栩栩如生、犹如艺术品般的“大馍”,令人爱不释手。

江南——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成都——欢喜团

四川成都一带清明节有以糯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做法其实很简单,先将糯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1天,磨成细浆,吊干成团。再将吊干的粉团捻碎搓成粉状,加进红糖、食糖、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擦匀搓透。再将浆团揉成条形,揪小剂60个,搓成圆形,投在芝麻盆里滚满芝麻。最后麻油入锅,烧至七成熟时,将生坯入油锅氽炸。这时可用锅铲推散开,待麻团稍漂浮时,将麻团在锅边上轻轻按压。一般炸至麻团外皮微硬,色呈褐红时起锅

浙江——清明果

每到清明,浙江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清明果。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道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每年清明前,女人们手提竹篮,三五成群来到田野喜滋滋地采摘艾叶,青青鲜鲜的艾叶满满当当地堆在篮子里,煞是好看诱人。艾叶采回家后,便开始了繁杂的制作清明果的工序,女人们又像魔术师,青青的艾草一转眼就变成美味可口的清明果了。

相关阅读